花溪公園位于距貴陽市區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區內,秀美的花溪融真山真水、田園景色、民族風情為一體,被譽為“高原明珠”。陳毅元帥游過花溪后,曾留下“真山真水到處是,花溪布局更天然;十里河灘明如鏡,幾步花圃幾農田!钡脑娋;ㄏ珗@歷史悠久、景色宜人,就如陳毅元帥詩里寫的那樣,公園內真山真水到處是,山水纏綿、相映成趣,小巧別致的秀美山巒,聳立于花溪河的兩岸,山內多有溶洞貫穿,有暗河流淌其下。蜿蜒曲折的花溪河,清清流水婀娜多姿。河水貫山過崖,越橋撞壁,形成了許多小湍流、小瀑布、小湖潭、小河灘。沿溪兩岸,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一些巧奪天工的樓臺亭榭、步磴飛橋、賓館別墅,給這山環水繞、堰塘層迭、河灘十里的綺麗風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。溪畔附近的麟山,高不過百米,遠望恰似一座天然大盆景。小山之上碧翠層巖、小徑曲環、溶洞橫穿,“飛云閣”巧建山間,游人登至山頂,可俯視花溪全景。歷史上有眾多偉人、名人都成造訪過花溪公園,如今的花溪公園也已經成為市民休閑旅游的首選之地。
花溪公園處于貴州著名學府——貴州大學花溪校區的中央位置,是聯系貴州大學南北兩校區的紐帶,園內成為高校生交流與休閑的極佳場所。
花溪原名“花仡佬”,與仡佬族曾在此居住有關。
明崇禎十一年(公元1638年),徐霞客由貴陽前往長順,在《黔游日記》中,對花溪流經的地方有五次記載,可惜失之太略。據傳到了清代嘉慶、道光年間,當地柏楊寨塾師周奎家,六十五年中,接連有五人科舉高中。周家喜地方靈秀,于是先后在麟山建樓,龜山筑閣,蛇山種柏,綴以雙亭,并在河中疊石為壩,潴水為潭,疏淺渚為洲,修隙地為嶼。周奎長子周石藩還修一庭完,名“借花草堂”。從此,花溪山水初露光彩。
1938年至1939年,貴筑縣長劉劍魂將放鶴洲一段辟為風景區,并改“花仡佬”之名為“花溪”。
1940年,貴州省政府又在此基礎上建“中正公園”,即花溪公園。